生命線上的“極限操作”— 腫瘤外科團隊更換人工血管助患者闖過生死關
“您今天感覺怎么樣?有哪里不舒服嗎?”“一切都好!謝謝北京中醫醫院的醫護團隊!”在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外科,71歲的患者周阿姨看上去容光煥發,根本想象不出她是一位直腸癌復發的患者,腫瘤位于難以觸碰的“禁區”。但幸運的是,她在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外科等多科室的聯手護佑下,成功闖過生死關。
噩夢再次降臨三重風險兩難抉擇
2017年初,周阿姨確診罹患直腸癌,當時在腹腔鏡下做了直腸癌根治術,術后2年復診時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后開始接受化療。直到2022年2月,周阿姨突發右下腹及腰部持續疼痛,就診時發現直腸腫瘤復發,盆腔內已經長出了一個8*6*7cm的大腫瘤,小腸腸管、右側輸尿管均受到侵犯,更致命的是右側髂動脈也已經被腫瘤侵犯。
髂血管位于盆腔的后腹膜,是供應盆腔的主要血管之一。家人帶著周阿姨回到初次手術的醫院被告知因高齡、二次手術難度大、重要大血管受累手術風險極高而建議保守治療,因為一旦術中髂血管破裂導致大出血,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但周阿姨由于輸尿管、大血管受侵犯,已經出現腎積水,且下腹腰部疼痛難忍,如果不做手術,惡性腫瘤可能很快就會吞噬她的生命。一家人經推薦,抱著最后的希望來到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外科,路夷平主任團隊積極對其進行術前檢查、評估,發現髂血管被腫瘤包繞進去,經腫瘤外科團隊反復評估、討論,決定為周阿姨手術,阻斷并切除受侵犯的髂血管,應用人工血管替代。
為確保此次應用人工血管的復發腫瘤手術萬無一失,腫瘤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癥醫學科都做好了充分準備、嚴陣以待,腫瘤外科團隊更是對手術過程中每一個重要環節進行細致推演,制定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和各種應急預案。
生命線上的“極限操作”勇闖禁區給血管“一條活路”
手術當天一早,周阿姨早早便被推進手術室。術中探查發現腫瘤位于右側盆壁、侵犯右側輸尿管、髂血管、股靜脈以及骶前組織,膀胱后壁以及結腸系膜在盆腔形成黏連,腫瘤外科團隊穩扎穩打,默契完成了每一項重要操作。
沿腫瘤邊緣切開側腹膜、游離輸尿管,將腫瘤上端的右側髂動脈和遠端的髂外動脈及髂內動脈游離開,分離腫瘤后壁黏連,逐步切除受到腫瘤侵犯的輸尿管、股靜脈、腫瘤及受侵犯的髂血管,取人工血管進行血管重新吻合。
在各方順利配合下,手術順利結束,重建了髂血管和輸尿管,周阿姨生命體征平穩。手術團隊終于闖過了手術的重重難關,闖出了“禁區”!
路夷平主任表示,腫瘤一旦侵犯主要血管,以往多認為是手術禁忌證而被迫放棄外科手術治療機會。近年來隨著血管外科技術在腫瘤切除中引入,這類禁區已取得突破,利用血管外科技術可大大提高腫瘤切除率,并提高生存率。而能否根治性切除惡性腫瘤,對患者能否取得生存獲益意義重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腫瘤外科作為華北區域疑難危重癥中心、京津冀晉蒙中西醫結合腫瘤外科的主委單位,不斷探索治療疑難重大手術,為生命開啟“希望通道”。
編輯:宣傳中心